漫画,是一种融诙谐、机智、讽刺为一体的“笑的艺术”,深受人们喜爱。从1903年12月7日上海报纸发表最早的一幅漫画《时局图》起,上海漫画今天正好迎来它“百岁生日”。百年来,上海的沧桑巨变不仅为漫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而且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漫画家。然而近十几年来,上海的漫画发展是否放慢了步伐?海上漫画如何复兴和创新呢?
“漫画重镇”铸就难忘历史
清末民初,随着上海、广东等地报业的迅速兴起,漫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也得到了发展。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上海以自身发展的轨迹、精湛的艺术和独特的美学特质,为中国漫画添砖加瓦,赢得了“中国漫画重镇”的美称。
上海滩最早的漫画,称为“滑稽图画”、“讽画讽字”。那时中国还没有“漫画”这一名称。然而,它的出现却确定了后来各个时期上海漫画讽刺与批判的主旨。从上世纪初的《时局图》至四十年代的《政坛图》等,这些作品无不是反帝反封、针砭时局;鞭挞腐败、反映民情。
上海的漫画家们用自己的画笔,把中国传统的绘画特色与西方漫画夸张、谐趣相结合起来,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
沈泊尘。一位仅活到31岁的上海漫画家,却是中国现代漫画当之无愧的先驱者。1918年他创办的《上海泼克》,是中国第一份漫画刊物,对中国漫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叶浅予,一位来上海谋生的多才多艺的漫画家。他在1928年至1937年间创作了《王先生》与《小陈》等。他笔下的那位瘦长条、尖鼻子、留有两撇胡子像个久居上海的“乡下财主”的“王先生”,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灵魂,给当时的上海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王先生》连环漫画还被改编成了电影。
丰子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中国漫画的代表人物。1924年,他以首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开始荡漾于“抒情漫画”的天地。在他眼里,漫画应该是“思想美与造型美的综合艺术”。如《花生米不满足》等作品,幽默中往往让人遐思三番。
张乐平,“三毛之父”。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创作第一幅“三毛”漫画以来,正直善良、聪明机智及见义勇为的“三毛”形象伴随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至今,它还是上海书市最畅销的漫画书之一。
华君武,至今健在的我国漫画大师。他曾得到丰子恺等的指导,创作的大量漫画言简意赅、语言风趣。抗战时期,他以一幅《报告,我何时失踪?》的漫画,抨击了日本帝国主义耀武扬威的无耻行径。由上海走进漫画天地,再走上革命道路,华君武与上海有着“不了情”。
还有鲁少飞、张光宇、王敦庆、米谷、丁聪、乐小英、詹同、蔡振华、王益生等优秀画家,他们都以忘我的创作激情,矢志不渝地耕耘着自己“爱的土地”。
上海的漫画刊物也因此“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上海泼克》面世后,《上海漫画》、《漫画界》、《生活漫画》、《现象漫画》等杂志竞相与读者见面,累计50多种。尤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漫画》、五十年代的《漫画月刊》及八十年代《新民晚报》主办的《漫画世界》,培养了一大批漫画新人。
“舶来漫画”引出人们反思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懒散”地洒在沙发上,柔和的钢琴声阵阵向耳际袭来;一杯奶茶,一本漫画书。在上海虹桥一家公司企划部工作的小陈称:“自己经常是将漫画拿来‘充饥’。”
上海有相当多的人都像小陈那样,生活中已离不开漫画。然而,很多年轻朋友手里的漫画书却多为“舶来品”。据统计,上海95%的动漫画市场,已被日美等国和地区的漫画、卡通画所牢牢控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漫画出版全面下滑,正规漫画刊物仅剩两份……
杜俊,这位痴迷地选择动漫画专业并一直在努力的“新锐画家”称:“我们的漫画时代还没有到来。要在今天这样的漫画市场里一直干下去,出头很难。”
爱好漫画的读者也认为:“传统漫画太说教,原创动漫真做作。”
上海的漫画怎样进行反思呢?
审视一下曲径盘亘的世界幽默艺术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漫画的“笑之塔”中总有若干块“砖石”显得那么精致、那么坚固。从沃尔特·迪斯尼塑造的唐老鸭、米老鼠形象至比利时人埃尔热演绎的《丁丁历险记》,由张乐平的“三毛”至德国漫画巨匠卜劳恩充满融融爱意的《父与子》,这些作品营造的情趣机智、天伦之情及滑稽形象,让世界读者笑口常开。
从中可见,能在世界常盛不衰的漫画,正是那些具有世界性、永久性、民族性及艺术性的作品!1957年10月,美国人舒尔茨开始长达他半个多世纪的《花生》漫画创作时就说:“我会奉献我的一生画下去的。”现在,他的作品已被全球2600多份报刊登载。很多孩子和成年人看了后发现:自己身上竟有着查理·布朗的影子!
此外,世界漫画潮流浩浩荡荡,正向知识、教育、娱乐方向发展。像《铁臂阿童木》,这位小超人扶弱惩强、伸张正义,奇妙曲折的故事蕴涵了发人深省的哲理,在世界读者中引来共鸣。还有《流氓兔》,韩国人金在仁以一只新动画小兔子,开创了一个新的童话世界。人们从而由关注动物世界里的弱者——小兔子,关心起现实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或微不足道的人。
“当我看到委琐卑贱的流氓兔比摆架子、但孤单而不快乐的月兔更聪明更走红时,心弦被拨动了,我笑我笑我笑笑笑,仿佛做了心理体操。”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从《流氓兔》中品出了不少滋味。
世界漫画题材广阔,这些优秀漫画在人们的眼前更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波。尤其是现在,随着“漫画网络化”的到来,一些还没彻底摆脱陈旧创作手法的漫画家,在组织创作、出版和销售一条龙上尚未形成整套机制的不少出版界人士,怎能不感到一种严峻的挑战?看来,我们只有赋予漫画以新的内涵、内容和形式,画家的故事编创力、出版商的出版观念和国内漫画市场机制来个跨越性的突破,才能摆脱目前“漫画国际集团”在自己家门口进行毫不留情“整合预演”的尴尬。
“洋为中用”借鉴海外经验
几年来,强烈的文化责任感使上海漫画界和出版界对有着丰富市场运作经验的日美等“动漫巨人”进行了研究。特别是我们的邻居日本,他们漫画的质量、产量不仅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且在创作、评奖、出版、影视、网络、特许经营等方面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一、通过协会公司,来帮助和推动漫画产业。日本究竟有多少漫画协会和漫画公司,每天有多少漫画书和动画片问世,难以一一考证。不过像日本动画片协会(AJA)采用现代企业运作方式来进行动画节目制作和市场开发,在日本各地随处可见。该协会成立于1960年,其属下包括动画片、录像、书店、娱乐、播音等在内的35个分公司,迄今生产的动画片达千种之多。它最大的特点是产量惊人,有足够的漫画书和动画片来满足市场需求。
二、出版图书小说,形成漫画产业的亮点。美国和日本漫画书,相当部分内容为情节小说。这拓展了漫画表现的外延,如美国佛兰克·米勒的图书小说《黑骑士归来》。当时一出版,它就成为市场一个亮点。图书小说用漫画手法设置故事情节,可以是单集的,也可以是多集的。因印刷精美,一般价格昂贵。不过当出版社发现该书市场反映不错时,即马上再以平装本形式再版重印。
三、举行作品评奖,发现漫画新人。日本各地文化部门和媒体常设的动漫评奖活动已形成制度和规模。在世界享有“漫画奥斯卡”之称的“读卖漫画奖”,其最高奖项为200万日元。近20多年来,世界无数漫画高手,一次次为其发起冲击;日本《少年画报》也已先后举办6届“漫画新人奖”,奖金为100万日元。主办者对应征者既有年龄要求也有创作规定。如《年轻的国王》主题创作,应征者须完成8至30页不等的故事画面。今天在日本拥有广泛影响的一些漫画家,少年时就捧得过该奖项。
四、出版商垄断漫画市场。美国漫画出版业已有100多年历史,现已发展为国家庞大娱乐产业的一部分。美国漫画书市场主要由Marvel出版社和DC漫画公司两家大的出版机构所垄断。据美国最大漫画书分销商钻石发行公司前不久的统计,这两家公司出版的图书,占北美漫画书60%的市场份额。垄断,为出版社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五、开办漫画商店,培养国民幽默情趣。在日本的漫画商店里,客人们一边看漫画、一边喝饮料,同时自己的幽默趣味也在不经意中慢慢培养和提升。这些漫画商店24小时全天候营业,每小时费用为420日元。设施包括包房、电脑、电视机和近3000本漫画书等。另外有漫画手法制作的打火机、玩具、糕点、服装等,非常受人欢迎。
折服于日本和美国漫画市场的发达,就不难理解这些外来漫画,何以给上海读者如此巨大的惊喜了。《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超人》等图书,用诙谐、顽皮的手法讲述了一段段情节离奇的故事,给无数少男少女以愉悦和享受。然而糟糕的是,不少漫画书也飘溢着一种非常致命的“气味”,不少暴力、色情的漫画,也同样腐蚀着读者的灵魂。
尾声
上海目前相当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出版家、报纸、杂志及影片。为了发展上海的漫画,社会有关方面要关心和扶持它,不仅要形成动漫画产业优势,也要促进更多的民间企业对动画影片高科技的投入;不仅要培养一批艺术水平精湛的漫画家,也要有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漫画批评家;不仅要规范漫画市场,也要尽快形成漫画创作、出版竞争机制。只有这样,上海的漫画才能为人们带来永久的欢笑,同时也为上海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新民晚报)
东京街头橱窗中一尊由宝石镶嵌而成的“阿童木”纪念品